據G3綜合報道:目前,我國已經進入家電等電子產品報廢淘汰的高峰期,電子垃圾若不及時回收前景堪憂,而這其中,電腦則是電子垃圾中的主要來源。據統計,從2003年開始我國每年廢舊電腦達到600萬臺,電腦報廢的速度每年在以5%的速度增長。在我國,對廢舊電腦的處理主要靠走街串巷的“回收大軍”來完成。
另外,相關統計數字顯示,全世界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有80%出口到亞洲,中國成為重災區。由電子垃圾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及一系列不易被察覺的問題,如民工勞動權益及保障、不公平貿易、企業責任等,正成為新的關注焦點。從現狀來看,舊電腦回收以及與之相關的電子垃圾回收,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。
報廢電腦電子產品的處理,一直是政府和企業的大問題。目前,我國公布了《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》實施有的三個重要配套行業標準,于2007年3月1日已經正式施行。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立法控制電子、電器廢棄物的處理方面并沒有多大進展。
在日本,已于2006年4月份開始實施“家電回收法”,禁止人們隨便丟棄家電或電子產品,但卻因此而帶旺了二手家電市場,可謂始料不及;在美國,由于各州獨立立法,要規定電腦回收并不容易充其量也只是禁止隨便棄置。
要落實西安電腦回收的工作,只有靠生產商自發的自覺性來進行,因此企業只有盡快實現產品環保化、綠色化,提高企業“環保競爭力”,配套相應的法律法規,才能讓用戶用得放心、買的滿意,才能在商場中占據優勢,使電子產業得到健康良性的發展。